Search

【媽媽,熬不下去時,請鬆開責任的手】(上)

上週最令人難過與震驚的新聞,莫過於...

  • Share this:

【媽媽,熬不下去時,請鬆開責任的手】(上)

上週最令人難過與震驚的新聞,莫過於法官以一句「僅因一時不順遂,就斷然決定終結孩子生命,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合理化殺害孩子的理由,因此應該重罰」,將一名殺害自己孩子的母親判處死刑。

我心疼孩子沒能有機會用自己的眼睛去體會世界,也心疼母親在下定決心放棄孩子甚至放棄一切時,內心是多麼的百轉千折,她的忍耐肯定已經到了極限,她肯定再也想不出辦法,她肯定已經身心俱疲。也因此,我對於法官動用重刑的「理由」,感到無奈,因為那肯定不是「一時」的不順遂,而是長久以來社會給予「母親」道德約束所的形成隱形勒索,長期壓抑下,她無處可躲了,只好出此下策。

如果有能力,誰願意孩子受苦?

這位母親,為孩子堅持忍耐拚命的努力七年,她得付出多少的心力,熬過多少的煎熬,才能拉把孩子七年?而這七年來,始終只有自己,在法官覺得「一時不順遂」的背後,她實際上已經走過七年的不順遂了呀。

誠然,任何的理由都不能成為母親弒親的理由,母親絕對沒有殺害孩子的權力,不管是誰,犯錯就需要承擔後果,負起責任。只是,如果能藉由這位母親的逃無可逃的困境,喚起所有人對母親日常的重視,在適時的時間,讓母親出走喘息,將幫助更多母親在家庭成為更穩定的陪伴者,孩子才有可能安全長大。

然而,當外界沒辦法即時給母親協助時,母親有沒有可能在高壓的家庭輪轉的碾壓下,暫時逃脫重壓?喘一口氣,先保住自己的安穩?

在母親學習掙脫術穩住自己之前,每位母親應該先學會鬆開自己責任的手,不執拗的要求世界遵照我們想像的方式轉動。

這則新聞,也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孩子面對媽媽想帶走孩子的心意,與孩子的意願是兩件事。

我將這則新聞,原原本本的告訴三三和川川,進而提問幾個問題。

我:你們很愛媽媽吧。

三川:愛阿。

我:想要每天都跟媽媽在一起嗎?

三川:想阿。

我:如果萬一媽媽死了,你們會很難過嗎?

川川:當然會呀,我不想你死,我會很難過,媽媽不要死。

我:失去媽媽,你們還能繼續生活嗎?

三三:應該很困難吧。

我:那……如果媽媽想自殺,你們願意媽媽一起把你們帶走嗎?這樣媽媽就能繼續照顧你們了。

川川:不要(尖叫),那很痛耶!

我:可是你們剛剛不是說少了媽媽你們不知道怎麼生活嗎?會很難過嗎?怎麼不跟媽媽一起呢?

三三:我們確實不知道怎麼生活,但是我們並沒有說想死阿,你想死那是你但我們想活阿。

我:所以你們的意思是,即使媽媽想自殺,我也不用擔心你們,更不用把你們一起帶走,對嗎?

三三:當然啦!我們還沒看夠這個世界耶!

我:那沒了媽媽,你們該怎麼活呢?

三三:隨便都能活吧,不是有阿公阿嬤嗎?再不然,送孤兒院也能活阿,你不能決定我們的生死。

我:你們說的太好了,媽媽感到很欣慰。你們要記住,除了你們自己,沒有人能決定你們的生死,包括爸爸、媽媽、甚至老師都一樣,沒有人有資格決定你自己的生命,要記住。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決定我們的去留與生死,除了我們自己。

世界少了任何一個人,不會影響轉動,萬一我們真的真的熬不住,有想不開的念頭,請鬆開對孩子的照顧,給孩子能看看這世界的機會,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會悲傷,會陷入絕境,但他們想活,請不要帶走他們。

#這週的週末書房有新書來報到囉
#想要輕鬆獲得好書趕緊在喜愛的文章留言互動就能獲得頭號粉絲標章

🔥 送別2020,來場不一樣的知識跨年活動 https://reurl.cc/d5j47g
🔥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bRDayM

✔李儀婷「愛的賽局理論‧親子教養工作坊」
唯有父母體驗了愛
才能真正的貼近孩子
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
讓孩子成為一個高自我價值的人
親子對話值得父母一再練習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從高壓的教育,走到和諧的教養。孩子每一次的情緒與爭執,都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View all posts